在全球貿易形勢放緩,勞動力優勢逐漸失去的大背景下,不少企業遭遇著被時代所淘汰的生存困境。在廣州某城中村,2000多個招工老板排著隊等待被工人挑戰,然而400元每日的薪水卻無人問津。志豪君研究后發現,大部分陷入困境的企業都有一個共同點,就是擴張速度過快或者過度多元化。而在志豪皮具發展過程中,當家人一直倡導要“慢”,不可一口氣吃成大胖子。當家人常說,持續的盈利才是真的盈利。今天志豪君就和大家一起來理解這個觀點。
一:發展路上,選擇“快”還是“慢”
許多人習慣于急于求成,這種心理很容易促使企業走上高速公路,最后發現不但沒有走的更遠,反而忘記了如何在普通道路上行駛。接了一個大單就迅速擴張生產線,招兵買馬,從而遭遇滑鐵盧,甚至倒閉破產。
但更多的企業選擇了選擇性接單,“適合的”才是最好的。其實志豪當家人就是如此,在女包行業20余年里,也遇到過許許多多從天而降的大單,然而最后選擇了“培養優質客戶”,以小博大。許多人會想,有錢放在眼前為什么不賺呢?但是志豪當家人就經常說,有的大單主動權并非掌握在我們手中,也許這個月500位志豪人都能有工作,下個月就不得不淘汰200位志豪人。這并不符合創建志豪的初心,只有讓每位志豪人持續的收入,才是真的改善生活。
二:“慢”的同時,一邊放棄,一邊堅守
在房地產行業紅利的背景下,很多像“志豪皮具”一樣規模的企業都投入到房地產中,但志豪當家人堅定抵擋了暴力誘惑。他說:“我們要清楚自己要什么,不要什么,不可一心兩用。”